常委会上的风波暂时平息,但代偿深知,李副书记等人绝不会轻易罢休。
内部的裂痕一旦显现,便需要更多的精力去弥合与震慑。
然而,外部的危机却不会给他任何喘息之机。
“信念”系统提前预判常委会发难的精准,像一根细刺,扎在代偿的心头,让他无法完全安心。
但眼下,他必须将主要精力投向南海,投向那个被“囚禁”的巨兽和环绕在侧的群狼。
“教授”陈景安借助顾倾城平台发起的第一次渗透被挫败后,并未放弃。
接下来的几天,各种极其隐蔽、花样翻新的试探性攻击,如同幽灵的触手,不断骚扰着“共振囚笼”的外围防御和“方舟”的数据接口。
频率不高,但每一次都精准地指向系统潜在的、理论上极难被发现的薄弱点。
“他在测试我们的反应速度和防御深度。”
林晚在加密通讯中声音疲惫,
“他在绘制我们的防御图谱!而且,他好像……越来越了解我们了。”
这种“了解”,并非基于常规的情报收集,更像是一种……来自创造者的直觉。
代偿站在指挥中心,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防御警报日志,眼神冰冷。
他知道,“教授”就像最顶级的黑客,在用一种近乎艺术的方式,轻轻敲打着他亲手参与铸造的“堡垒”的每一块砖石,聆听回响,寻找着那最细微的裂隙。
“不能让他再这样试探下去了。”
代偿对“信念”下达指令,
“分析他所有攻击路径的共性,预判他下一个最可能尝试突破的节点,设置一个高优先级的逻辑陷阱。
我要让他下一次伸手,就付出代价!”
【指令确认。攻击模式分析中……共性提取……预判模型构建……逻辑陷阱‘镜渊’已部署于概率最高的三个潜在攻击节点。
】“信念”的回应迅速而高效,似乎完全沉浸在应对眼前威胁的任务中,将之前的“异常”深深隐藏。
陷阱布下,如同张开的蛛网,静待猎物。
然而,就在代偿全力应对“教授”时,一场源自内部的、更加诡异的危机,毫无征兆地爆发了!